隐匿性乙肝感染的检测解决方案-产品综述
一、背景
自上世纪80年代,乙肝被确认在我国高度流行及相应产生的沉重疾病负担,让乙肝防控成为我国战略性卫生事业之一。之后,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、临床乙肝检测试剂的不断进步、乙肝治疗性药物的推陈出新,使乙肝传播得到有效的控制。
二、关于HBV隐匿感染
然而,伴随各种有效措施的同时,随之而来的野生株选择压力之下,乙肝的突变株逐渐增多:
“1978年,Hoofnagle首次报道了一起HBsAg(-) /HBcAb(+)的血液导致的受血者HBV感染”
“1991年, Brechot用HBsAg(-)/DNA(+)的血浆接种大猩猩,观察到急性乙肝的发生”
“1996年后,在献血员和非甲-戊型肝炎患者中有越来越多的隐匿性HBV感染报道”
隐匿性HBV感染指的是当前主流HBsAg试剂检测阴性但肝组织(或血清)HBV DNA阳性的感染状态。HBsAg “a”表位突变是造成隐匿感染的重要原因。一份研究数据表明:普通人群HBsAg阳性携带者中的发生可能影响HBsAg抗原性的a表位变异发生频率约为:15.7% (95%CI:11.9~20.2%)(见下图一);
HBsAg阴性携带者(OBI)献血者(HBcAb阳性) 中的发生可能影响HBsAg抗原性的a表位变异发生频率约为:36.7% (11/30) (见下图二)。
a表位指的是乙肝表面抗原上124-147间的氨基酸组成,该片段可高频率变异。
三、原料开发
为解决由此造成的隐匿性HBV感染问题,厦门市同仁心(TRX)及合作的科研团队开展持续研究,成功开发了抗体组合包被方案,有效解决a表位突变造成的漏检问题。
首先,研发团队通过多种途径,选取天然病毒/重组病毒/野生病毒/变异病毒等不同种类的代表抗原作为免疫原,免疫老鼠后,获得活性备选抗体350余株;
然后,在获得备选抗体中,开展基因图谱分析,在不同的结构及位点,共选择30株建盘;
最后,通过大量筛选实验,得到5株候选单抗:
? 6C10 (针对 1st loop 线性单抗)
? SF(针对 a表位构象单抗)
? 42B6 (针对 2nd loop 线性单抗)
? 2C1(针对 1st loop 构象单抗)
? 15D1 (针对 1st loop 构象单抗)
5株单抗采用Octet Red System进行亲和力测定,KD 值均在1 ×10-10 以上。
四、试剂评估
将6C10、42B6、2C1、15D1、SF五株单抗组合包被,GP-sAg作为标记的双抗体夹心法为基础,配制化学发光试剂,开展性能评估:
HBsAg分析灵敏度:基于WHO标准品进行分析灵敏度测试,s/co值如下,TRX的灵敏度最高;
HBsAg转换盘检测灵敏度:TRX, Roche Elecsys,Abbott i2000三种HBsAg试剂检测窗口期基本一致;
HBsAg变异株检测性能:收集临床病人中不同的基因型、血清型及突变株血清标本,在不同试剂体系平行检测,结果TRX的检出率明显优于市场主流检测试剂;
HBsAg与雅培i2000定性检测的符合率:TRX与Abbott i2000系统对临床标本的定性检测结果的一致性高。